诗词原文
夜雨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移床避漏我亦忙,秉烛题诗寄悲吒。
夜雨敲窗梦不成,孤灯照影泪沾裳。
世情冷暖难预料,人情薄如纸一张。
唯有诗书心相伴,此生不负好时光。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多抒发其真性情,语言质朴自然,风格独特,其书法亦自成一家,以隶、楷、行三体相融,被誉为“板桥体”,绘画方面,他擅长画竹、兰、石等,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为了避开漏雨的屋顶,我不得不忙着移动床铺,手持蜡烛题写诗句,寄托心中的悲愤与叹息,夜雨敲打着窗户,使我难以入眠,孤灯映照下的身影,泪水沾湿了衣裳,世间的冷暖难以预料,人情薄得就像一张纸,只有诗书能与我相伴,此生才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
释义
首句“移床避漏我亦忙”描绘了诗人因房屋漏雨而不得不忙碌的情景,反映了生活的艰辛,次句“秉烛题诗寄悲吒”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写诗来抒发内心悲愤与叹息的情感,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孤独无助的境遇,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诗书,视之为精神寄托。
赏析
这首诗以夜雨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移床避漏、秉烛题诗的情景,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诗中“移床避漏”与“秉烛题诗”两个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比“夜雨敲窗梦不成”与“孤灯照影泪沾裳”的凄凉景象,以及“世情冷暖难预料,人情薄如纸一张”的深刻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无奈,在诗的结尾,诗人以“唯有诗书心相伴,此生不负好时光”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坚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郑板桥在仕途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反而屡遭排挤与打压,面对生活的艰辛与世态的炎凉,他深感无奈与悲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写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佳作,既反映了他的生活状态,也展现了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