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元和取蔡州,如今胡马饮淮流。的解释

梦梦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淮西平后喜逢僧

唐·刘禹锡

平生欲得平戎策,

短衣匹马寒芜泽。

到得前秋初解围,

狐兔奔丛拂鹰翮。

天清大野收骸骨,

日暮孤城没鼓鼙。

百战元和取蔡州,

如今胡马饮淮流。

野人何幸预嘉会,

拜手逢僧话劫灰。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善于从民歌中汲取养料,受到民歌的熏陶,常常以清新的笔触,抒写他对人生和社会的见解,因而被称为“诗豪”。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对国家的兴衰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思考,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的一面,刘禹锡在政治上敢于直言,多次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其诗歌作品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译文

我一生都想要得到平定外患的策略,

穿着短衣骑着战马在寒冷的荒野中奔波。

直到去年秋天才初次解围成功,

像狐狸和兔子一样奔逃的敌人被鹰的翅膀拂过。

天空晴朗,广袤的原野上收敛着战死的骸骨,

傍晚时分,孤城中的战鼓声已经消失。

经历了上百次的战斗,在元和年间攻取了蔡州,

如今敌人的战马只能在淮河边上饮水。

我这个山野之人何其幸运能够参与这场胜利的盛会,

恭敬地拜见僧人,谈论着战乱后的劫后余生。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对平定淮西叛乱的喜悦之情,诗人回顾了自己为平定叛乱而奔波的艰辛历程,以及最终取得胜利后的喜悦和自豪,诗中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和胜利的果实,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表达手法上,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百战元和取蔡州”一句,不仅是对战争胜利的自豪宣言,也是对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的体现,而“如今胡马饮淮流”一句,则通过描绘敌人战马只能在淮河边上饮水的场景,暗示了敌人的失败和国家的安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当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朝廷派兵平叛,刘禹锡作为朝廷官员,积极参与了这场平叛战争,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刘禹锡在胜利后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胜利的喜悦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诗不仅是对战争胜利的庆祝,也是对诗人自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自豪宣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