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父子长相守,误计随人学宦游。出自哪首诗?

春秋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四

唐·韦应物

为农父子长相守,误计随人学宦游。

还家正及东风暖,种柳开池待燕留。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生活理想。

译文

作为农夫的父子长久以来相依为命,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错误地跟随他人踏上了仕途,远离了家乡,如今终于回到家中,恰逢东风送暖,春意盎然,于是开始种植柳树,开挖池塘,期待着燕子归来栖息。

释义

首句“为农父子长相守”描绘了农家父子世代务农,相守田园的朴素生活画面;次句“误计随人学宦游”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曾一度离开田园,步入仕途的反思与悔意;后两句“还家正及东风暖,种柳开池待燕留”则展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田园诗中的佳作,通过对比农家生活的宁静与仕途的奔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与向往,诗中“为农父子长相守”与“误计随人学宦游”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宁静、和谐、稳定的田园生活,后者则是充满变数、远离自然的仕途生涯,诗人以“误计”二字,表达了对过去选择的悔意,同时也暗示了对当前归隐生活的珍惜,后两句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场景,东风送暖、种柳开池、待燕归来,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创作背景

韦应物一生经历了从贵族子弟到仕途坎坷,再到归隐田园的转变,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生厌倦,决定归隐田园后所作,通过描绘农家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反思与感悟,在唐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许多士人纷纷踏上仕途,但韦应物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回归田园,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这首诗正是他这一人生选择的艺术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