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客貂那复叹,时艰嫠纬未忘忧。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岁晚客貂那复叹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岁晚客貂那复叹,时艰嫠纬未忘忧。

海天凭尺难传语,风月关山易起愁。

多病故人疏酒盏,异乡人事异沙鸥。

寒灯独对成孤坐,一任梅花笑白头。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运动,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界革命”的巨擘,他的诗作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晚清历史的重要资料。

译文

岁末时节,我身着貂裘却不再叹息寒冷,只因时局艰难,寡妇们还在为生计和国家忧虑,隔着茫茫海天,书信难以传递思念之情,每当风月映照关山,便容易勾起心中的愁绪,多病的我被故人疏远,酒盏也少了陪伴,身处异乡,人事皆异,如同沙鸥般漂泊无依,寒夜里,我独自对着孤灯静坐,任由梅花在窗外绽放,嘲笑我这满头白发。

释义

岁晚客貂:岁末时节,客居他乡,身着貂裘。

那复叹:哪里还会叹息寒冷。

时艰嫠纬:时局艰难,寡妇们还在为生计和国家忧虑(嫠纬,指寡妇)。

海天凭尺:隔着茫茫海天,书信难以传递。

风月关山:风月映照下的关山,易勾起愁绪。

多病故人疏:多病的我被故人疏远。

异乡人事异:身处异乡,人事皆异。

寒灯独对:独自对着寒夜里的孤灯。

赏析

这首诗是黄遵宪在晚年时期所作,反映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忧国忧民之情,首联以“岁晚客貂”起兴,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不再为个人冷暖叹息的豁达情怀,转而关注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颔联通过“海天凭尺”和“风月关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颈联则通过“多病故人疏”和“异乡人事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境遇,尾联以“寒灯独对”和“梅花笑白头”作结,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又寓含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黄遵宪诗作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清时期,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黄遵宪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难之际,自己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他身处异乡,思念亲人,同时也在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黄遵宪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