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翠木萧森高蔽日,黄冠贫窭自畦蔬”,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道室杂咏》,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道室杂咏
宋·陆游
翠木萧森高蔽日,黄冠贫窭自畦蔬。
道人不作兴亡梦,闲看孤云自在舒。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翠绿的树木高耸茂密,枝叶繁茂遮蔽了日光,道观中的道士生活清贫,亲自在菜园里耕种蔬菜,道士们从不做关于国家兴亡的梦,只是悠闲地看着天空中孤独的云朵自由自在地舒展。
释义:
首句描绘了道观周围环境的幽静与自然的生机,次句则通过道士亲自耕种蔬菜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生活的清贫与自给自足,后两句则表达了道士们超脱世俗、不问世事的心态,他们不关心国家的兴亡,只愿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道观及其道士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道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清幽,又突出了道士生活的清贫与简朴,后两句则通过道士们的心态描写,进一步强调了道家追求内心自由与宁静的哲学思想,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与打压,晚年时期,他退居家乡,过着闲居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道观及其道士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借道士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无奈与超脱。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