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门不改云山色,古殿犹存劫火馀。的释义

风云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废寺

唐·韦庄

重门不改云山色,古殿犹存劫火馀。

欹枕夜闻风雨急,闭门晴见树禽疏。

寒烟院落僧归尽,败叶阶庭鹤步徐。

唯有秋光浑似旧,满庭黄叶一僧居。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秦妇吟》与《长恨歌》《琵琶行》并称为“长歌之冕”,韦庄的诗大多描写晚唐离乱生活,抒发了怀古伤今的感慨,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

译文

重重门户依旧不改云山的颜色,古老的殿堂在劫火之后依然留存,夜晚枕边听到风雨交加的声音,白天闭门只见树木稀疏,禽鸟稀少,寒冷的烟雾笼罩着院落,僧人们都已归去,败叶铺满台阶,白鹤缓缓踱步,只有那秋光还像旧时一样,满庭院落黄叶,一位僧人独自居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一座废弃寺庙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重门不改云山色,古殿犹存劫火馀”点出寺庙虽废,但自然景色依旧,古殿在经历灾难后仍有遗迹,颔联和颈联通过风雨、树禽、寒烟、败叶、白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尾联则强调秋光依旧,僧人独居,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废寺的荒凉景象,同时寓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首联“重门不改云山色,古殿犹存劫火馀”以对比手法,突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对比,自然永恒而人事多变,颔联和颈联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废寺的荒凉与寂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慨,尾联则以秋光依旧、僧人独居作结,既是对前文景象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通过游览废寺,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身处乱世,人生无常,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感慨与反思的诗歌,诗中通过对废寺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感慨,诗人也通过自然与人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人事多变的深刻认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