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拔宅翛然上碧虚。
(注:原诗中并无“神仙岂亦爱吾庐”一句,此句或为后人附会或误传,故以下分析基于原诗内容。)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著名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故又称“贾长江”,他一生仕途坎坷,但诗才横溢,尤工五言律诗,以苦吟著称,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译文
悠闲的住处周围邻居不多,一条长满野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正敲着月下寺门,走过小桥,眼前呈现出一片原野的景色,搬动石头,云根也随之而动,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想象着有一天能像仙人那样,带着家宅悠然升上碧蓝的天空。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访友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闲居”、“草径”、“荒园”、“鸟宿”、“僧敲”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清幽宁静的氛围。
赏析
1、意境深远:全诗以访友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凝幽居的幽静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用词精炼:“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刻画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3、情感真挚:诗人通过“暂去还来此”的表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留恋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4、想象丰富:“拔宅翛然上碧虚”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渴望。
创作背景
贾岛此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是显而易见的,这可能与诗人自身的仕途坎坷、生活困顿有关,使他更加向往那种远离尘嚣、清幽宁静的生活,诗人也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隐逸文化的推崇。
注:由于“神仙岂亦爱吾庐”一句并非原诗内容,故在以上分析中未予涉及,如需了解该句可能出自何处或有何寓意,建议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