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日忧疾疫被齐民,更畏螟蝗残宿麦”,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村居苦寒》,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日忧疾疫被齐民,更畏螟蝗残宿麦。
叹息摧心肝,安能复安寝?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疾苦和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在唐德宗贞元八年的十二月,连续五天大雪纷纷,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了,何况那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家有八九家贫穷,北风吹来刺骨冷,丝絮棉袍不能遮身御寒,烧着蒿棘取暖,愁坐夜长盼天明,才知道在大寒天里,种田的人多么辛苦啊!看看自己,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深居简出,紧掩柴门,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着躺着都很温暖,庆幸自己免遭饥寒之苦,又不用下田劳动辛苦耕耘,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问问自己这是什么样的人?整天为老百姓的疾病担忧,又害怕蝗虫吃掉了庄稼,想到这些令人伤心不已,哪里还有心思安稳睡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大雪纷飞、农民生活困苦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诗中“日忧疾疫被齐民,更畏螟蝗残宿麦”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遭受疾病和自然灾害双重打击的担忧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严寒大雪中的苦难生活,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安逸生活和农民的困苦处境,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揭示了农民遭受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当时白居易正在长安应试,他通过观察和体验农村生活,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的疾苦和困苦,在诗中,他通过描写大雪纷飞、农民生活困苦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他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揭示了农民遭受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