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近冈峦多迤逦,天寒雾雨正霏微。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6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海近冈峦多迤逦,天寒雾雨正霏微”,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江上》,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

《江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海近冈峦多迤逦,天寒雾雨正霏微。

欲知远目随天去,直到沧溟始尽回。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大江北面,秋天阴云笼罩,被遮去一半;傍晚时分,阴云带雨,低低地徘徊着。

连绵不断的青山,曲折蜿蜒,山势高峻,仿佛没有出路;忽然之间,远处江面上,点点白帆,忽隐忽现地驶来。

靠近大海的山峦,冈岭起伏,连绵不绝,迤逦多姿;天气寒冷,雾气蒙蒙,细雨霏霏。

极目远眺,我的目光随着天边远去,直到那茫茫的沧海尽头,才又折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上所见到的秋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变幻,前两句写阴云低垂,青山缭绕,疑无路可行,却忽见千帆隐映而来,给人以惊喜之感;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海近冈峦的迤逦多姿和天寒雾雨的朦胧之美,以及作者极目远眺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寓情于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画面感极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转折的手法,使得诗歌在结构上更加紧凑,情感上更加跌宕起伏,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创作背景

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曾一度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过着闲居生活,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就是他在江上所见所感而写成的,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变法失败的无奈和感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海近冈峦多迤逦,天寒雾雨正霏微”这两句诗在您的提问中单独列出,但在原诗中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整首诗的一部分,在赏析和解读时,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语境中来理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