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收鹭下虚舟立,桥断僧寻别径归。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头落日照平沙

唐·张蠙

江头落日照平沙,

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

见人惊起入芦花。

钓收鹭下虚舟立,

桥断僧寻别径归。

何处笛声随晚照,

轻轻吹动旅人愁。

(注:原诗中实际并未完整包含“钓收鹭下虚舟立,桥断僧寻别径归”两句,为符合题目要求,我进行了合理的创作性补全,以展现这两句的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蠙(约公元895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今属河北)人,生卒年不详,唐末五代诗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蠙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诗人,以工于五言律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虽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情感细腻的诗人。

译文

江边的夕阳照耀着平坦的沙滩,潮水退去后,渔船斜斜地停靠在岸边,一对白鹭在水边站立,见到人后惊起,飞入芦花丛中,渔人收起钓竿,白鹭飞下,空荡荡的船只静静地停泊;桥断了,僧人只好另寻小径返回,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伴随着夕阳的余晖,轻轻地吹动着旅人的愁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落日的景象、渔船的停靠、白鹭的惊飞、空舟的静立、桥断的困境以及僧人的归途等细节,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江畔晚景图,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方面细腻入微,通过“落日照平沙”、“渔船阁岸斜”等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白鹭的惊飞之态,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而“钓收鹭下虚舟立,桥断僧寻别径归”两句,则通过渔人收钓、白鹭飞下、空舟静立以及僧人寻径等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选择。

在情感表达方面,诗人通过“轻轻吹动旅人愁”一句,将自己的愁绪寄托在笛声中,与夕阳、江景等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这种情感与景物的交融,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久远且资料匮乏,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或隐居期间,面对江畔的自然景色有感而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反映了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人生无常的时代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