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春夜月·近清明
宋·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啼昼,敛尽春阴,雨丝烟絮,花落人闲,春禽啼歇,声声卖花声里,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断,吹箫人起,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空怅望,烟波杳杳,东风临夜冷于秋,小窗人静,棋声时度,又是黄昏,染成草色春犹浅,老尽梅花雨未休,断魂何处,江南游子,长亭短亭。
作者及朝代
黄孝迈,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南宋时人,作品不多,但词风清新婉约,情感细腻。
作者简介
黄孝迈虽生平不详,但从其留存的作品来看,他是一位擅长抒发内心细腻情感的词人,他的作品往往以景寓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愁绪与思念,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临近清明时节,翠绿的鸟儿在白天啼叫,收敛了春日的阴云,细雨如丝,烟雾如絮,花儿凋落,人们闲散,春鸟也停歇了啼鸣,只听得声声卖花人的叫卖声,愁绪中听到隔溪传来的更鼓声,正是一声凄厉断绝,吹箫的人也已起身,此时湖面上碎月摇映着花影,我怎能离去呢!
空自怅望,烟波渺渺,东风在夜晚比秋天还要寒冷,小窗内人静无声,只有棋声偶尔传来,又到了黄昏时分,春草被染成绿色但春色还浅,梅花已经老去而雨却还未停歇,我这断魂之人该去往何处呢?身为江南游子,只能在这长亭短亭间徘徊。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绪与思乡之情,词中“染成草色春犹浅,老尽梅花雨未休”两句,以草色初绿、梅花凋零、春雨连绵的景象,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无常,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通过“翠禽啼昼”、“雨丝烟絮”、“花落人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寂寥的氛围。“染成草色春犹浅,老尽梅花雨未休”两句尤为精彩,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更寓含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黄孝迈作为婉约派词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由于黄孝迈的生平事迹不详,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其具体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词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在清明时节,词人面对自然景色的变化,内心涌起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和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