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自许尘心尽,遇事方知业力强。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修行有感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斋居自许尘心尽,遇事方知业力强。

一念才生诸境起,万般放下此身轻。

云开日出山林静,风定波平水面长。

莫道修行无用处,此中妙处自难忘。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自以为在斋居中已经洗净了尘世的杂念,但遇到事情时才知道自己的业力仍然强大,一旦心中生起杂念,各种境界便随之而起;只有放下一切,身心才会感到轻松,云开日出时,山林显得格外宁静;风平浪静时,水面显得悠长而平静,不要说修行没有用处,其中的妙处是难以忘怀的。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陆游在修行过程中的感悟,首联“斋居自许尘心尽,遇事方知业力强”揭示了诗人自以为修行有成,但遇到实际事情时才发现自己的业力(佛教指前世所造的善恶业因的势力)仍然强大,难以完全摆脱尘世的杂念,颔联“一念才生诸境起,万般放下此身轻”进一步阐述了杂念对人心的影响,以及放下杂念后的轻松感,颈联“云开日出山林静,风定波平水面长”以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尾联“莫道修行无用处,此中妙处自难忘”则强调了修行的价值,即使外界不认可,但内心的体验与成长是难以忘怀的。

赏析

这首诗以修行为主题,通过诗人的个人感悟,展现了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收获,首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修行成果的自信与现实的无奈,颔联则通过“一念才生诸境起”的生动描绘,揭示了杂念对人心境的巨大影响,以及“万般放下此身轻”的轻松与自在,颈联以自然景象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内心平静与宁静的状态,尾联则强调了修行的内在价值,即使外界不认可,但内心的成长与体验是无可替代的,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时期,他心怀国家,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转而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通过修行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首诗正是他在修行过程中的感悟与体会的结晶,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以及他对修行与内心成长的深刻认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