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楚宫怨
唐·李商隐
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
已闻佩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
鬼语亦如人语悲,楚国繁华非昔时。
浣纱溪畔昔曾逢,照水残妆似旧红。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月宫的仙子曾遇见下凡的彩蟾,而倾城的佳人却隔着重重帘幕,消息难通,已经听到她身上玉佩的响声,知道她腰肢纤细;还能分辨出她弹奏的弦声,感觉她手指纤巧,鬼的话语也如同人的话语一样充满悲伤,楚国的繁华早已不是过去的样子了,曾在浣纱溪畔遇见她,她对着溪水映照自己残破的妆容,那红色依然如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宫仙子与人间佳人的对比,以及楚国繁华不再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悲凉的感慨,前两句写月宫与人间的距离,暗示了美好事物的难以触及;中间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佳人的美丽与哀愁;后两句则直接点出楚国繁华不再,鬼语悲凉的现实。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将月宫仙子与人间佳人、昔日繁华与今日悲凉进行对比,突出了主题,诗人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佳人的美丽与哀愁、楚国的繁华与衰落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鬼语亦如人语悲”一句,更是将人与鬼、生与死的界限打破,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自己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磨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充满了怀念,对现实的悲凉也深感无奈,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