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泊江渚
唐·韦庄
庚寅去吴西适楚,秋晚孤舟泊江渚。
水阔云低天欲霜,寒鸦飞尽水无光。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士族大家,早年屡试不第,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建立前蜀政权后,韦庄任相,主持朝政,韦庄的诗风清丽,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词作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多写离愁别绪和个人身世之感,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译文
在庚寅年,我离开吴地向西前往楚国,深秋时节,我独自驾着一叶扁舟停泊在江中的小洲上,此时水面宽阔,云彩低垂,天气似乎即将降霜,寒鸦已经飞尽,江面上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显得格外寂静而清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庚寅年秋天离开吴地前往楚国的途中,夜晚泊舟于江中小洲的情景,诗中通过“秋晚”、“孤舟”、“水阔云低”、“寒鸦飞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庚寅去吴西适楚”点明了时间和行程,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次句“秋晚孤舟泊江渚”则直接描绘了诗人泊舟江渚的情景,通过“秋晚”和“孤舟”两个关键词,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后两句“水阔云低天欲霜,寒鸦飞尽水无光”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的仕途经历有关,韦庄早年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后虽入蜀为官,但身处乱世,仕途也多有波折,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离开吴地前往楚国途中,面对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