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步柳
宋·欧阳修
平岸小桥千步柳,送行芳草如茵,莓苔石径年年在,送客船归浦。
木盎汲江人起早,银钗簇髻女妆新,饯别依依情切切,泪沾罗袂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史学、政治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强调文章应反映社会现实,反对空洞无物的浮靡文风,他的散文简洁流畅,富有感情色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政治上,他曾任参知政事,积极推行改革,为北宋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
译文
平坦的河岸旁小桥边柳树成荫,送行的路上芳草如茵,莓苔覆盖的石径年复一年地存在,送走了无数归船的客人,清晨时分,人们用木桶从江中取水,女子们梳着新妆,戴着银钗,离别时依依不舍,情感深切,泪水沾湿了罗衣上的尘土。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江边送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上片写送别时的自然景色和离别氛围,下片则通过“木盎汲江人起早,银钗簇髻女妆新”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们为送别所做的准备和离别时的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送别的场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词人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表现得淋漓尽致,上片以“平岸小桥千步柳,送行芳草如茵”开篇,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伤感的氛围,下片则通过“木盎汲江人起早,银钗簇髻女妆新”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们为送别所做的准备和离别时的情感表达,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欧阳修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常常需要离别亲友前往新的任职地点,在离别之际,他深感离愁别绪,于是创作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欧阳修也善于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这首词正是他这一创作理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