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诗每恨工夫少,又废西窗半夜眠。的解释

小星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哦诗每恨工夫少,又废西窗半夜眠。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不乏关心百姓疾苦之作,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幽默诙谐,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直到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才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参军,后历任多地官职,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等职,他一生力主抗金,却仕途坎坷,晚年辞官回乡,过着闲居生活,杨万里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模仿前人到自成一体的过程,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闲居的初夏时节,午睡醒来,梅子酸甜的味道还留在牙齿之间,窗外的芭蕉将绿意分给了窗纱,白天变长,午睡醒来后心情有些慵懒,闲来无事看着儿童们捉捕飘飞的柳絮,有时,我手持书卷在石枕竹床上阅读,读到疲倦时便抛下书本,午梦悠长,每当想要吟诗时,总恨时间不够用,以至于又耽误了西窗下半夜的睡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初夏时的生活场景,通过梅子、芭蕉、窗纱、儿童捉柳花等细节,展现了初夏时节的宁静与闲适,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因创作而牺牲睡眠的无奈与自嘲。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居初夏时的生活情趣,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前两句通过梅子、芭蕉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诗人自身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展现了其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闲居时期,此时的他已经辞官回乡,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在闲居的日子里,他常常观察自然、感悟人生,并将这些感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这首诗就是他在初夏时节午睡醒来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以及对悠闲生活的满足与珍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