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无营过暮年,筇枝到处一萧然。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饱食无营过暮年,筇枝到处一萧然。

云开日出千峰秀,水落溪声万壑传。

野老村居无俗客,道人林下有清缘。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远天。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主要活跃于南宋中后期,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禅意生活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反映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译文

吃饱喝足后没有营生之事,就这样悠闲地度过了晚年,手持竹杖走到哪里都是一片寂静萧索的景象,云开日出时,千山万峰秀丽如画,溪水干涸后,山谷间传来阵阵溪流的回响,乡野老人居住在村里没有俗世之客来访,道人在树林之下享受着清雅的缘分,这里面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眺望着遥远的天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饱食无营”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筇枝到处一萧然”则展现了其游历山水间的孤寂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晚年生活画卷,首联直接点出诗人晚年生活的悠闲与无求,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通过云开日出、水落溪声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变化,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颈联通过对比“野老”与“道人”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尾联则以“独倚危栏看远天”作为结尾,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又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释绍嵩在晚年隐居山林时所作,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一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晚年更是将这一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隐居山林的日子里,他饱食无求,手持竹杖游历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这种生活状态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人生、对内心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