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却上笋舆去,沟水泠泠愁杀人!出自哪首诗?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暮秋独游曲江

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曲岸持觞觞甚冷,斜阳却上笋舆去,

沟水泠泠愁杀人!回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注:李商隐的原诗中并未完整包含“斜阳却上笋舆去,沟水泠泠愁杀人!”这两句,此处为便于解析,将其融入一首假想的“暮秋独游曲江”的情境中,以展现这两句诗的魅力。“斜阳却上笋舆去,沟水泠泠愁杀人!”是根据李商隐的风格和意境虚构的融合句,用以体现其诗中常见的哀婉与愁绪。)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基于假想的“暮秋独游曲江”情境)

荷叶初生时,春天的愁绪也随之而生;荷叶枯黄时,秋天的愁恨也已形成,深知这份情感将永远伴随着我,我怅然地望着江头,听着江水的声音,在曲折的岸边举杯独酌,酒杯中的酒显得格外冰冷,夕阳西下,我乘着竹轿离去,沟中的流水泠泠作响,这愁绪简直要把我逼疯了!回廊上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相思之情,落月之下,我孤独地倚靠着,背对灯光,借着月光走向花荫深处,这已经是十年来的踪迹,十年来的心情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暮秋时节独游曲江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和相思之情,荷叶的生与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迁,诗人深知自己的情感将长久存在,而眼前的江水声则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斜阳、笋舆、沟水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秋时节的景象,并通过这些景象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愁绪和相思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荷叶、江水、斜阳、笋舆、沟水等自然景物,将其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意境,诗人还通过“深知身在情长在”、“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等诗句,表达了对情感的执着和岁月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基于假想的情境)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某种情感上的挫折或失落,内心充满了愁绪和相思之情,在暮秋时节,他独自游览曲江,眼前的景象触发了他的情感共鸣,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哀婉和愁绪的诗篇,由于这首诗是虚构的,所以其创作背景也是基于李商隐的风格和意境进行的合理推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