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东海
唐·李绅
古传东海会扬尘,君看此地亦荆榛。
莫道蓬莱无近路,海边今见有仙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绅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绅,唐代诗人、官员,字公垂,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出身于乌程(今浙江湖州)李氏望族,自幼聪颖好学,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后历任校书郎、国子助教等职,他最为人所知的诗作是《悯农二首》,深刻反映了农民的艰辛生活,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李绅在政治上也有一定建树,曾任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是唐代中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
译文
古时候传说东海会扬起尘土,你看这里如今也长满了荆棘丛生。
不要说蓬莱仙境没有近路可寻,海边现在就有人见到了仙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海的传说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仙境难寻的感慨,首句“古传东海会扬尘”引用了古代关于东海会干涸扬尘的传说,暗示世事变迁;次句“君看此地亦荆榛”则通过眼前景象,说明即便是传说中的仙境之地,如今也变成了荆棘丛生的荒凉之地,后两句则通过“莫道蓬莱无近路,海边今见有仙人”的反转,表达了诗人对仙境虽难寻但并非不可及的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传说与现实的对比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首联以传说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氛围;颔联则通过眼前景象的描绘,将读者拉回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颈联和尾联则以反转和乐观的态度收束全诗,使整首诗在结构上显得紧凑而富有张力,诗中的“荆榛”和“仙人”等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前者代表荒凉和困境,后者则代表希望和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绅的仕途经历和个人情感有关,作为一位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一定成就的官员和诗人,李绅在仕途上经历了不少波折和挫折,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低落时所作,通过描绘东海的传说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仙境难寻的感慨以及对希望和超脱的向往,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现实背景,以及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