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十万宿貔貅,皂纛黄旗志未酬。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邺中

清·郑燮

胸中十万宿貔貅,皂纛黄旗志未酬。

空向山阳寻故第,东陵侯在莫怨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郑板桥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江苏兴化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等几个阶段,郑板桥诗书画皆擅,时人称为“三绝”,其画尤擅兰竹石,题画诗亦颇多佳作,他的诗文真挚恳切,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自成一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胸中怀有十万雄壮的军队,如同貔貅一般勇猛,但高举的黑旗黄旗之下,壮志仍未实现,徒然向着山阳寻找旧时的府邸,而那东陵侯虽曾显赫一时,如今也不免陷入愁苦之中,我又何必抱怨呢?

释义

胸中十万宿貔貅:比喻胸中怀有雄才大略,军队如貔貅般勇猛。

皂纛黄旗:古代军队中的旗帜,这里象征军队和权力。

志未酬:志向未能实现。

山阳寻故第:山阳,地名,此处可能指寻找过去的住所或回忆。

东陵侯:秦末汉初人物,因功被封为东陵侯,后失势,此处借指曾经显赫但后来失意的人。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虽有雄才大略,但壮志未酬的感慨,首句“胸中十万宿貔貅”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但紧接着的“皂纛黄旗志未酬”却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遗憾,后两句通过“空向山阳寻故第”和“东陵侯在莫怨愁”的典故,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接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壮志未酬的悲壮,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郑板桥一生历经坎坷,虽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后虽得中进士,但为官时间不长,且多遭排挤,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失意,对人生有了更深刻体悟时所作,通过描绘自己胸中的豪情壮志与现实中的无奈,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