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不负秋来睡,末路偏谙世上情。的释义

生辉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杜荀鹤

岩壁渔矶冷似冰,幽居不负秋来睡。

松风清绝晚来听,林月高悬梦里明。

末路偏谙世上情,野夫终与俗尘轻。

闲吟闲醉还闲卧,尽日无人问姓名。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过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生活,他的诗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清新流畅,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著有《唐风集》。

译文

岩壁下的渔矶冷得像冰一样,在这幽静的山居中,我不负秋光,安然入睡,傍晚时分,松风阵阵,清新绝俗,我在梦中也能听到它的声音;林中的月亮高高悬挂,照亮了我的梦境,虽然身处末路,但我却对世上的人情世故了如指掌,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我终究是与世俗的尘埃无缘,我闲吟诗句,闲来小酌,然后闲卧床上,整天都没有人来询问我的姓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荀鹤在山居生活中的宁静与淡泊,首联通过“岩壁渔矶冷似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而“幽居不负秋来睡”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享受,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松风清绝,林月高悬,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颈联“末路偏谙世上情”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而“野夫终与俗尘轻”则表明了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尾联以“闲吟闲醉还闲卧,尽日无人问姓名”作结,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杜荀鹤的隐居生活,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岩壁渔矶”、“松风清绝”、“林月高悬”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宁静祥和的氛围,表达了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人也通过“末路偏谙世上情”等诗句,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情感与智慧。

创作背景

杜荀鹤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应进士试不第,这使他深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他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世态炎凉的清醒认识,这些情感与思想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