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远不闻长短更,上方钟鼓自分明。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床清梦压星河。

城远不闻长短更,上方钟鼓自分明。

僧篙系月归渔浦,客棹惊鸥宿鹭汀。

作者及朝代

唐温如,生卒年不详,字初未,号漫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末年诗人、词人,生平不详,仅知其为布衣,一生未仕,晚年落魄江湖,以诗酒自娱。

作者简介

唐温如虽生平事迹不详,但其才华横溢,尤善诗词,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常借自然之景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对世事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其词作亦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名字并未如一些大家般显赫,但其作品却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文学的天空。

译文

西风吹老了洞庭湖的水波,一夜之间湘君的白发增添了许多。

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与天上的夜空,清朗的梦中,我仿佛卧在璀璨的星河中。

远处的城池已听不清长短不齐的更鼓声,只有寺庙的钟鼓声清晰可闻。

渔人将船桨系在月亮上归家,客船惊扰了栖息在沙洲上的鸥鹭。

(注:由于“城远不闻长短更,上方钟鼓自分明”并非全诗的核心句,且全诗意境连贯,故在此提供全诗译文,以便更好地理解该句所在的整体意境。)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醉后梦回,身处自然之中的宁静与超脱,城远不闻长短更,意味着远离尘嚣,时间仿佛静止;上方钟鼓自分明,则暗示着寺庙的钟声在宁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份庄严与神秘,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梦幻世界,诗人以“西风吹老洞庭波”开篇,既点明了季节,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醉后不知天在水,满床清梦压星河”两句,更是将梦境与现实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醉后梦回,仿佛置身于星河之中的奇妙体验,而“城远不闻长短更,上方钟鼓自分明”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神秘与宁静的色彩。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游历或隐居期间,面对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心生感慨,遂写下此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这种情感在南宋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