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起吾宗安乐法,人生何处不随缘。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随缘安乐

唐·皎然

拈起吾宗安乐法,人生何处不随缘。

峰前月下长相忆,水畔花间得自全。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佛理禅意,风格清丽闲淡,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拿起我佛门的安乐之法,人生无论在哪里都能随遇而安,在山峰前、月光下常常回忆往事,在水边、花间得以保全自己的本心,不向人间争宠夺利,只把心事寄托给沙洲上的鸥鸟,不知何时能回到青山之外,那时月光洒满松林,小路自然幽静。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门安乐之法的领悟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首句“拈起吾宗安乐法”直接点题,表明诗人已经掌握了佛门的安乐之法,人生何处不随缘”进一步阐述这种态度,认为人生无论在哪里都能随遇而安,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心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佛理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佛门安乐之法的领悟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诗中“峰前月下长相忆,水畔花间得自全”两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门安乐之法有着深刻的领悟和体验,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和变化时,内心的一种感悟和表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门安乐之法的坚定信仰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以及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僧们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