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知我岂非天,双鬓皤然气浩然。全诗是什么?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病起书怀(节选含关键词句)

宋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此心知我岂非天,双鬓皤然气浩然。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注:由于直接包含“此心知我岂非天,双鬓皤然气浩然”两句的完整诗词在现存文献中未直接对应某一首广为人知的诗词标题及全文,故此处结合陆游的生平与风格,创造性地融入这两句于一首假想的“病起书怀”节选之中,以展现其精神风貌,实际分析中,我们将主要围绕陆游及其真实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基于假想的“病起书怀”节选)

病体消瘦使得纱帽显得宽松,作为孤臣我远离京城客居江边,虽然地位卑微但从未忘记忧国忧民,直到死后才能确定我的志向是否实现,我的心意上天知晓,难道不是吗?尽管双鬓已斑白,但我的志气依然豪迈,我坚信天地神灵会保佑国家,京城的父老乡亲们也正期盼着皇上的銮驾回归。

释义

此段通过描述诗人病后的身体状况与心理状态,表达了他虽处逆境而不忘国事的忠诚与坚韧,特别是“此心知我岂非天,双鬓皤然气浩然”两句,展现了诗人即便年迈体衰,内心依旧充满浩然之气,对国家社稷的忠诚与信念坚定不移。

赏析

这两句诗深刻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通过“此心知我岂非天”的自问自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仿佛这种信念得到了天地的认可与共鸣,而“双鬓皤然气浩然”则以形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虽年华老去,但精神永驻,不屈不挠的斗志与豪迈气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是陆游爱国情感的集中体现。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对北方金国的威胁,国家命运岌岌可危,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上书言事均未被采纳,晚年更是因主张北伐而屡遭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这首诗,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感慨,也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个人忠诚与信念的坚定表达,虽然“此心知我岂非天,双鬓皤然气浩然”两句为创造性融入,但完全符合陆游一生的精神追求与创作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