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痴钝避嫌猜,终日柴门闭不开。全诗是什么?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文珦

老人痴钝避嫌猜,终日柴门闭不开。

风定池莲自在香,雨余林竹更青来。

身闲始觉时光好,事简方知岁月长。

门外红尘飞不到,此中清境胜蓬莱。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文珦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释文珦,字潜道,自号无文子,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南宋末僧人,他一生苦行颂佛,好学不倦,诗文俱佳,有《潜道集》传世,释文珦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隐逸之趣和佛家禅理,是宋代诗僧中的佼佼者。

译文

老人因愚钝而避免嫌疑和猜忌,整天紧闭着柴门不打开,风停后池塘中的莲花散发着自在的香气,雨后林中的竹子更加青翠欲滴,身体闲适时才觉得时光美好,事务简单时才明白岁月悠长,门外世俗的喧嚣和红尘飞不到这里,这里的清幽之境胜过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通过“痴钝避嫌猜”和“柴门闭不开”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清净的意愿,诗中“风定池莲自在香,雨余林竹更青来”两句,以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而“身闲始觉时光好,事简方知岁月长”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痴钝避嫌猜”的自我描述,展现了他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人生态度,而“终日柴门闭不开”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隐居生活的封闭性和独立性,诗中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质朴,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释文珦生活在南宋末年,那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选择了隐居山林,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纷扰的摒弃,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逃避,这种追求和逃避,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倾向和人生选择,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