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静思
唐·李商隐
老氏五千本清静,杨雄太玄惟寂寞。
欲求大道无他术,唯有丹心炼得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讽刺和批判意味,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种种矛盾。
译文
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主旨在于清静无为;杨雄的《太玄经》深奥难懂,只留给人无尽的寂寞之感,想要寻求大道的真谛,没有其他的法门,只有凭借一颗赤诚之心去修炼才能达成。
释义
这首诗通过引用老子和杨雄的经典著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和对于内心修炼的重视,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认为这是达到道境的关键;而杨雄的《太玄经》则以其深奥难懂著称,象征着学问的寂寞与高远,诗人认为,要想求得大道的真谛,必须依靠内心的修炼和坚持,只有一颗真诚的心才能最终领悟道的奥秘。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大道的深刻理解和追求,通过引用老子和杨雄的经典著作,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学问和大道的敬畏与向往,诗人也通过“唯有丹心炼得成”一句,强调了内心修炼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于真诚和坚持的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哲理丰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追求有关,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商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大道的追求和对于内心修炼的重视,可能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通过引用老子和杨雄的经典著作,诗人也可能在表达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于学问的热爱。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形式上与李商隐的其他作品相似,但具体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已难以考证,以上分析仅基于诗句本身和诗人的生平经历进行推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