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风·齐有倜傥生
唐·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岂知此事不两得,刍豢何可参毒药?
独坐空斋里,终身无所着。
闲吟秋景外,万事皆茫茫。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齐国有个风流倜傥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情特别高超奇妙。
就像明月从海底升起,一下子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他奋身独战使秦军震惊,扬名天下,后世的人们都仰慕他留下的光辉。
他视千金重赏如粪土,回头向平原君微微一笑。
我也是个洒脱不羁的人,拂衣而去,可以和他成为同调。
但哪里知道,名利和道义不能兼得,就像肉食怎能和毒药混杂一样?
我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一生都没有什么着落。
闲来吟诵秋天的景色,世间万事都显得那么茫茫然。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鲁仲连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名利与道义之间选择的思考。“岂知此事不两得,刍豢何可参毒药?”一句,意为哪里知道名利和道义不能兼得,就像肉食怎能和毒药混杂一样,强调了诗人对道义坚守的决心和对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鲁仲连的生平事迹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等句,以自然景象比喻鲁仲连的才华和成就,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而“岂知此事不两得,刍豢何可参毒药?”一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名利与道义之间关系的看法,表达了诗人对道义的坚守和对名利的淡泊,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游历过程中,对历史人物鲁仲连的生平事迹有所感慨而创作的,鲁仲连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士人,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后人的敬仰,李白在游历过程中,对鲁仲连的事迹有所了解,深感其人格魅力,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在人生道路上对名利与道义之间选择的困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