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枥自应如老骥,还乡元欲借明驼。的解释

梦梦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乡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伏枥自应如老骥,还乡元欲借明驼。

风尘荏苒凋双鬓,岁月蹉跎惜壮猱。

旧友凋零情愈切,新愁积郁梦频多。

归心似箭何时到,遥望家山泪满河。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赴日留学,回国后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运动,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多抒发爱国之情与忧国忧民之思,被誉为“诗界革命”的巨擘。

译文

我虽已如老马伏枥,但仍怀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想要归乡,原本打算借助明驼之力,风尘仆仆中,我的双鬓已渐渐斑白;岁月蹉跎,让我更加珍惜那些逝去的青春与壮志,旧日的朋友大多已离世,这让我感到更加悲伤;新的忧愁不断积累,让我在梦中也频繁地感受到它们的沉重,归心似箭,却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家乡;遥望那遥远的家山,我的泪水已盈满了眼眶。

释义

“伏枥自应如老骥”比喻自己虽已年老,但仍怀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还乡元欲借明驼”则表达了诗人归乡的迫切愿望,明驼在此处为借喻,象征快速而可靠的交通工具。“风尘荏苒凋双鬓”描绘了诗人因岁月流逝而容颜衰老的情景;“岁月蹉跎惜壮猱”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青春岁月的珍惜。“旧友凋零情愈切”反映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新愁积郁梦频多”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压抑。“归心似箭何时到”表达了诗人归乡心切的强烈情感;“遥望家山泪满河”则以泪满河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黄遵宪归乡途中的感慨之作,全诗以“归乡”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诗中“伏枥自应如老骥”一句,展现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不失壮志的豪情;而“还乡元欲借明驼”则表达了诗人归乡的迫切愿望,后四句则通过描绘诗人容颜的衰老、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内心的愁苦和压抑,进一步渲染了归乡途中的悲凉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遵宪晚年归乡途中,黄遵宪一生致力于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曾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运动,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完全实现,晚年时期,他深感自己已年迈体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在归乡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归乡》诗,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