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锦江烟柳
唐·韦庄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不是无心看开遍,锦江烟柳待归来。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且能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起义作乱,流离失所,直至中和二年(882年)始中进士,再历官佐、拾遗、补阙等职,乾宁元年(894年),再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韦庄的诗大多描写晚唐离乱生活,感情深挚,语言流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我曾经随着织女渡过天河,还记得在那云端之上听到的第一支歌曲,请不要再唱贞元年间宫中供奉的乐曲了,因为当时的朝臣已经所剩无几,我并非无心欣赏这满眼的繁花似锦,锦江边的烟柳正等待着我的归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的宫廷生活与眼前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时局变迁的感慨,前两句回忆了诗人曾在宫中供奉时的生活,后两句则转向现实,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不是无心看开遍,锦江烟柳待归来”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隐含了对未来归来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首句“曾随织女渡天河”以神话传说开篇,既富有浪漫色彩,又暗示了诗人曾经的宫廷生活,次句“记得云间第一歌”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回忆,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深深眷恋,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将视线拉回现实,通过“休唱贞元供奉曲”和“当时朝士已无多”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无奈和感慨,最后一句“不是无心看开遍,锦江烟柳待归来”则以景结情,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回忆起往昔的宫廷生活,不禁感慨万千,随着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的纷争,韦庄也深刻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