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岂为口腹计,壮志常恐无时毕。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86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陆游的《秋获歌》,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获歌

宋·陆游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风高月白稻花齐,秋到人间万物低。

丈夫岂为口腹计,壮志常恐无时毕。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租来的船只满载着稻谷等候开仓入库,稻谷粒粒如同珍珠般洁白如霜,不惜用两钟的粮食来换取一斛的租税,还能剩下些糠核来让孩子们吃饱,风高月明的夜晚,稻花齐开,秋天到来时万物都显得低矮,大丈夫怎能仅仅为了口腹之计而活着,我的壮志常常担心没有时间去实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丰收的景象,但诗人并未停留在对丰收的喜悦上,而是转而表达了自己不为口腹之欲所困,而是有着更高远的志向和抱负,前两句写丰收的喜悦和农民的艰辛,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时间的紧迫感。

赏析

陆游在这首诗中,以秋获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前两句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和农民的艰辛,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表达了不为口腹之欲所困,而是有着更高远的志向和抱负的情怀,这种情怀与前面的农民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如愿,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面对国家危亡、民族危难的现实,心中充满了忧愤和无奈,于是借秋获之景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时间的紧迫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那种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理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