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村空寂
宋·陆游
巷无居人亦何怪,释耒来看空山村。
高柳数行临古道,斜阳一曲对孤门。
荒庭草色侵吟席,野寺钟声入酒樽。
自笑闲愁无处遣,故将诗句恼君魂。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小巷里空无一人也不足为奇,我放下农具前来探访这空旷的山村,几行高大的柳树矗立在古老的道路旁,一抹斜阳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门户,荒凉的庭院中,草色已经蔓延到了我的吟诗之席,野外的寺庙钟声悠悠地传入了我的酒杯之中,我自嘲自己的闲愁无处排遣,所以写下这些诗句来烦扰你的心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空寂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直接点题,小巷无人,山村空旷,诗人对此并不感到奇怪,反而放下农具前来探访,颔联通过“高柳”、“古道”、“斜阳”、“孤门”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山村的空寂氛围,颈联则转入对荒庭草色和野寺钟声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尾联诗人自嘲闲愁无处排遣,以写诗来烦扰友人,实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空寂的山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诗人以“巷无居人”开篇,直接点出了山村的空旷与荒凉,接着通过“高柳”、“古道”、“斜阳”、“孤门”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颈联的“荒庭草色”和“野寺钟声”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哀愁和无奈,尾联诗人自嘲闲愁无处排遣,以写诗来烦扰友人,实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使整首诗在哀愁中透露出一种坚韧与不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陆游虽然心怀壮志,但无奈朝廷昏庸,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常常感到孤独与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通过描绘空寂的山村和内心的孤寂与愁绪,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