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寺
唐·贯休
濯锦豪华梦不通,岿然孤叠乱山中。
春逢谷雨晴方好,夏见溪云热自融。
僧老经多无弟子,松高风定有蛟龙。
谁人得似西川守,岁岁烧香似石崇。
作者简介
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尊为“禅月大师”,赐号“圆明大师”,贯休能诗,诗多奇句,风格峭拔,构思奇特,受晚唐诗风影响,作品多写山林逸趣和释子生活,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生动,尤所独步。
译文
如同濯锦江边那豪华绮丽的梦境一般遥不可及,这座山寺却岿然独立,高高地叠立在纷乱的群山之中,春天时,恰逢谷雨时节,天气晴朗明媚;夏日里,溪上的云彩仿佛自带凉意,让炎热自行消散,寺中的老僧年岁已高,诵读的经文众多,却没有弟子相随;松树高耸入云,风静之时,似乎有蛟龙在其中潜藏,又有谁能像西川的守将那样,年年都能像古代富豪石崇一样,来此山寺虔诚烧香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寺的孤高与清幽,以及老僧的孤寂生活,首句以“濯锦豪华梦不通”比喻世俗的繁华与山寺的隔绝,次句“岿然孤叠乱山中”则直接点出山寺的地理位置和孤高之态,后两句通过描绘山寺的四季景色和老僧的生活状态,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清幽与老僧的孤寂。
赏析
贯休的这首诗以山寺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寺的孤高、清幽以及老僧的孤寂生活,诗中“濯锦豪华梦不通”一句,以濯锦江边的豪华梦境作为对比,突出了山寺的远离尘嚣和超脱世俗的特点,而“岿然孤叠乱山中”一句,则通过“孤叠”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山寺的高耸和孤立之态,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山寺的四季景色和老僧的生活状态,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清幽与老僧的孤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贯休的佛教信仰和游历经历有关,贯休作为一位著名的画僧、诗僧,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和修行中度过,在游历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山寺和僧侣,对佛教文化和山寺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游历某座山寺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山寺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老僧孤寂生活的同情,也通过对比世俗的繁华与山寺的清幽,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信仰的坚定和超脱世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