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半年长斋废觥筹,兴来忽典千金裘。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加粗部分虽为题目所要求的关键句,但原诗中此句并非直接连续出现,且“半年长斋废觥筹”一句在现存《将进酒》版本中并未直接出现,可能是后人根据李白其他诗句或生平事迹提炼融合而成,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诗中作为解析对象,但需注意这并非原诗直接内容。)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均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译文
(针对融入的关键句进行翻译,并结合全诗意境)
就像我曾经为了修行而半年不吃荤腥,放弃了杯中的美酒与宴席上的筹码;但兴致一来,我却毫不犹豫地典当了我那价值千金的皮裘。
释义
“半年长斋废觥筹”表达了诗人曾有一段时间为了某种信仰或修行而节制欲望,放弃了世俗的享乐;“兴来忽典千金裘”则展现了诗人性格中豪放不羁的一面,当兴致来临时,他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的快乐,哪怕是典当珍贵的财物也在所不惜。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李白性格中的矛盾与统一——既有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又有对世俗快乐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他豪放不羁、洒脱自如的人生态度,在李白看来,人生短暂,应当尽情享受,不必过于拘泥于世俗的束缚和规矩,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张扬。
创作背景
《将进酒》是李白在盛唐时期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当时社会风气开放,文化繁荣,李白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然受到了这种氛围的熏陶和影响,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宴饮的场景和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展现了自己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