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如心居十九,往来常羡捕鱼郎。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事不如心居十九,往来常羡捕鱼郎(此句为后人根据诗意提炼,非原诗直接出现,但体现了诗中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堂上飞来飞去的燕子,水中自由自在的鸥鸟,它们亲近人,与人和谐相处,老妻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虽然生活中常有不如意之事(事不如心居十九),但我常常羡慕那自由自在的捕鱼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成都草堂附近江村的宁静生活,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家庭和睦的温馨画面,虽然诗中未直接出现“事不如心居十九,往来常羡捕鱼郎”这句,但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捕鱼郎的羡慕,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村夏日的幽静景象,通过燕子、鸥鸟、老妻、稚子等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与捕鱼郎的自由自在,表达了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期间,当时,杜甫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流离,终于在成都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他在这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与满足,尽管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诗人心中仍然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