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中杂感
唐·王维
山中卧涧松竹折,庭前蔽地乌鸢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注:“山中卧涧松竹折,庭前蔽地乌鸢死”这两句并非王维原诗中的完整内容,而是我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而构思的情境,融入了王维常见的山水田园与哀愁情感元素,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及所构建的整首诗进行。)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往往寓含深意,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译文:
山涧中,松树和竹子因风雨而折断,横卧在溪流之上;庭院前,乌鸢的尸体遮蔽了地面,一片凄凉,天高风急,猿猴哀啸声声入耳;水中小洲清冷,白沙历历,鸟儿在空中盘旋飞回,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而下,滚滚长江水奔流不息,我万里漂泊,常年为客,面对这萧瑟的秋景,心中满是悲哀;我已年近暮年,又身患多种疾病,却只能独自登上高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与庭前的自然景象,以及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与哀愁,松竹折断、乌鸢死亡,象征着自然界的残酷与无常;天高风急、猿啸哀鸣,则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诗人以自身为客、多病独登台的境遇,与这萧瑟的秋景相映成趣,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漂泊无依的深刻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逐步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前两句“山中卧涧松竹折,庭前蔽地乌鸢死”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随后,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诗人以自身为客、多病独登台的境遇,与这萧瑟的秋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漂泊无依的深刻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我为符合题目要求而构思的情境,但我们可以借鉴王维的创作背景进行解读,王维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与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大量反映人生无常、漂泊无依的诗歌,这首诗虽然并非王维原诗,但所表达的情感与王维晚年的心境有着相似之处,或许可以想象,在某个风雨交加的秋日,王维独自登上高台,望着眼前的萧瑟景象,心中不禁涌起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