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雪》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粉壁生寒初凝结,玉壶盛水泻琼浆。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霜。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刚开始怀疑是天上的仙女撒下了花朵,接着又担心是麻姑仙女在抛掷米粒,粉白的墙壁因寒气凝结而显得冰冷,玉壶中的水仿佛倾泻而出的琼浆玉液,远远知道北方沙漠地区多风雪,更期待江南地区也能早日降下霜雪。

释义

这首诗以咏雪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雪花的美丽与神奇,首句“初疑天女下散花”用仙女撒花的传说来形容雪花初降时的轻盈与美丽;次句“复恐麻姑行掷米”则借用麻姑掷米的典故,进一步描绘雪花纷飞的景象,增添了神秘与奇幻的色彩,后两句则通过粉壁生寒、玉壶泻浆等意象,以及对南北气候的对比,展现了雪后世界的清冷与广阔。

赏析

韦庄的这首《咏雪》诗,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将雪花的美丽与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运用了两个富有神话色彩的典故,将雪花比作天女撒下的花朵和麻姑掷出的米粒,既赋予了雪花以生命和灵性,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与奇幻色彩,诗人还通过粉壁生寒、玉壶泻浆等意象的描绘,将雪后世界的清冷与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雪花的美丽与神奇,又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显得尤为珍贵,他通过这首《咏雪》诗,不仅表达了对雪花的赞美与喜爱,更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也通过诗歌中的神话典故和意象描绘,展现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