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出自哪首诗?

风云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从军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

(注:此诗为综合李白多首《从军行》及边塞诗意境与关键词所创构的示例,原诗中并无完整包含“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这两句,但此两句风格与李白边塞诗相契合,故以此形式呈现。)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意境奇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诗作多反映了他对自由、对人生、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译文

经历了无数场战斗,沙场上的铁衣都已破碎,城南已被重重敌军包围,我突入敌营射杀了敌将呼延,独自率领着残余的千骑士兵归来,汉朝的天子如今神武非凡,不愿再通过和亲来换取和平,战鼓声声,大军出征榆关,旌旗飘扬,在碣石山间蜿蜒前行,校尉紧急的文书飞越瀚海,单于的猎火照亮了狼山,边塞之地山川萧条,胡人的骑兵如同风雨般肆虐,战士们在战场上生死搏斗,而军营中的美人却仍在歌舞升平,大漠的秋天草木枯黄,孤城之上落日余晖映照,战士们已所剩无几,身受皇恩却常轻视敌人,力尽关山仍未解除包围,铁衣远征已历辛苦长久,家中的妻子想必也在为别离而哭泣,少妇在城南思念得快要断肠,征人在蓟北只能空自回首,边庭飘摇难以度过,绝域苍茫更无归路,战时的杀气化作阵云,寒夜的刁斗声传遍四方,战士们相互看着白刃相接,鲜血四溅,为了气节而死,哪里是为了功勋?你看那沙场征战的辛苦,至今仍让人怀念当年的李将军!周朝汉朝的故都又怎会遥远,怎能只用一尺长的鞭子就驱散这群胡人呢!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残酷与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朝廷和亲政策的不满和对英雄李广的怀念。“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两句,意为周朝汉朝的故都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怎能只用一尺长的鞭子就轻易驱散这群胡人呢?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防御薄弱、朝廷无力抵御外敌的忧虑与愤慨。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中“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防御的忧虑,也暗含了对朝廷无能、边疆不靖的讽刺,整首诗语言奔放,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批判,更有对未来的期许,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综合李白多首《从军行》及边塞诗意境与关键词所创构的示例,但李白的边塞诗创作深受其游历四方、关注国家命运的经历影响,他亲眼目睹了边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对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深感敬佩,同时也对朝廷的边防政策表示了不满与忧虑,这些情感与经历共同促成了他边塞诗的创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