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附加句:
故交减尽新知少,纵保桑榆谁与归?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将其融入解析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逸兴以及羁旅行役之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往来去就如同这古今一样。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高远望。
鱼梁洲因水落而石出变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草木深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热泪沾湿了衣襟。
(附加句译文):老朋友都渐渐离去了,新认识的人又很少,即使能够保全晚年时光,又有谁能与我一起共度呢?
释义
此诗描写了诗人登上岘山,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深深感慨,抒发了诗人感伤世态,怀念旧友,感叹自己到老仍无所成就的复杂的感情,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赏析
这首诗的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古代圣贤的不朽,感叹他们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却一生坎坷,功业无成;又感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自己年岁渐老,壮志难酬,诗中充满了对人生、历史、宇宙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迷茫。
“故交减尽新知少,纵保桑榆谁与归?”这两句虽然并非原诗内容,但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感叹老朋友越来越少,新朋友又难以建立深厚的友谊,即使能够保全晚年时光,又有谁能与自己一起共度呢?这种孤独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与全诗的主题相呼应,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漫游各地、途经襄阳时,登上岘山,看到羊祜碑,有感而发创作的,孟浩然一生未得志,只作过一些短暂的小官,最后隐栖襄州鹿门山,直至终老,这首诗则真实地表现了他仕途失意、羁旅漂泊的苦闷心情,在漫游中,他空无所有,把感慨直接地写在了诗中,表达出的情绪很悲伤,很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