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宋·陆游
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窗外竹声风动起,林间月影水边明。
闲居自适心常静,老病相兼梦易惊。
幸有故人相慰藉,不妨文字共平生。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呼唤童子手持烛火来展开藤纸,一首清新脱俗的诗句就这样依次写成,窗外风吹竹动发出沙沙声响,林间月光映照在水面上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闲居山中自得其乐心境常保宁静,年老多病使得睡眠易醒梦中易受惊吓,幸好还有老朋友相互慰藉心灵,不妨就以此文字共度余生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在山居生活中的一个宁静夜晚,他呼唤童子点亮烛火,展开藤纸,灵感涌现,一首清新脱俗的诗句便应运而生,窗外风吹竹动,林间月光映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远的氛围,诗人闲居山中,心境宁静,但年老多病也让他时常在梦中惊醒,幸运的是,他还有老朋友可以相互慰藉,共同以文字为伴,共度余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陆游在山居生活中的闲适与宁静,首句“呼童持烛开藤纸”便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一首清诗取次成”则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灵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美感,后两句则通过描写窗外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心境变化,进一步烘托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才情与情怀。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坎坷,晚年时期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闲适宁静的生活,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在隐居生活中,陆游得以远离尘嚣和纷争,专注于文学创作和内心修养,这首诗正是他山居生活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他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