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夕
唐·韦应物
寂寂空廊络纬鸣,消摇岸帻近南荣。
疏帘半卷孤灯影,细雨斜飞湿秋屏。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寓居苏州永定寺,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见长,风格清新淡远,自然流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隐逸生活,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韦应物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寂静的空廊中传来络纬(一种秋虫)的鸣叫声,我悠闲地摘下头巾,漫步到南边的廊檐下,稀疏的帘子半卷着,映照着孤灯的影子,细雨斜飞,打湿了秋天的屏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夜独处的情景,首句“寂寂空廊络纬鸣”以秋虫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次句“消摇岸帻近南荣”则通过诗人的动作,展现出其悠闲自得、超然物外的心境,后两句“疏帘半卷孤灯影,细雨斜飞湿秋屏”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孤灯、细雨、秋屏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冷而幽静的秋夜图景。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秋虫的鸣叫、孤灯的影子、细雨的斜飞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以“消摇岸帻”的动作,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展现了韦应物诗歌的清新淡远之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仕途不顺、转向隐逸生活之后,在经历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之后,韦应物逐渐对仕途失去了兴趣,转而寄情山水,追求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对秋夜独处的情景进行细腻描绘的产物,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