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遇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李咸用
零落野云寒傍水,霏微山雨晚成泥。
孤村寂寂人烟少,黄叶萧萧鸟影低。
驿路迢迢何处去,秋光淡淡独凄凄。
前程未卜谁人问,且向樽前惜醉时。
作者简介
李咸用,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擅长写诗,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在晚唐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译文
野外的云朵零乱地飘散着,带着寒意紧贴着水面;傍晚时分,细雨霏霏,山间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孤独的村庄寂静无声,人烟稀少;黄叶在风中萧萧飘落,鸟儿的影子在低空掠过,漫长的驿路通向何方?秋天的景色淡淡地笼罩着四周,让人感到凄凉,未来的路途难以预料,又有谁会关心询问呢?暂且在这酒樽前珍惜这难得的醉意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日山行遇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和对未来的迷茫,首联“零落野云寒傍水,霏微山雨晚成泥”以自然景色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颔联“孤村寂寂人烟少,黄叶萧萧鸟影低”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感,颈联“驿路迢迢何处去,秋光淡淡独凄凄”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内心的凄凉,尾联“前程未卜谁人问,且向樽前惜醉时”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醉意的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秋日山行遇雨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又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感,诗人还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咸用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低谷和困境,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现实的无奈,他内心充满了孤独、凄凉和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山行这一方式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压抑,山行遇雨又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孤独和凄凉感,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