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昔
唐·杜甫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论,汉文有道恩犹薄。
贾谊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沴,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题诗非复羌村句,谁与丹青作画图。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回忆往昔唐玄宗巡游北方,千车万骑驰骋在咸阳道上,阴山的骄子(指安禄山)骑着汗血宝马,长驱直入中原,东胡的军队望风而逃,邺城的反复无常不值得一提,汉文帝虽然圣明,但对贾谊还是太薄情了,贾谊年轻时就因才华出众而遭到排挤,王粲春天里远游他乡,回忆往昔开元盛世时,小县城尚有万家人口,稻米如脂,粟米洁白,官府和民间的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全国的道路上没有豺狼虎豹,远行的人不需要选择吉日就可以出发,齐地鲁地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运来,男女们忙着耕种和养蚕,各安其业,宫中奏响着云门大卷的音乐,天下的朋友都像胶漆一样亲密无间,一百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叔孙通制定的礼乐和萧何制定的法律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哪里听说过一匹绢值万钱,现在农田里种粮食却还要流血牺牲,洛阳的宫殿已经被烧成了灰烬,宗庙也被新除去的狐兔所占据,不忍心向老人们打听旧日的情况,又害怕他们说起战乱时的悲惨景象,我这个小臣鲁钝没有什么才能,只是在朝廷里担任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官职,希望周宣王中兴的盛况能在我们皇上身上重现,我虽然身在江汉之间,身体已经衰老多病,但仍然愿意为朝廷尽忠,在这寂寞凋零的江山之中,我可怜你为何会流落到这天涯海角,我写下的诗句已经不再是当年在羌村时的那种风格了,又有谁能用画笔来描绘出这眼前的景象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的盛况与眼前的衰败景象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深深忧虑和痛心,题诗非复羌村句,谁与丹青作画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风格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眼前景象难以用画笔描绘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回忆往昔的繁荣与眼前的衰败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深深忧虑,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手法,使得诗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题诗非复羌村句,谁与丹青作画图”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风格变化的感慨,也暗示了眼前景象的复杂与难以描绘,使得诗歌在情感上更加深沉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杜甫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乱,对唐朝的衰败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感受,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回忆往昔的盛况与眼前的衰败景象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深深忧虑和痛心,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