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人邂逅饮旗亭,自说经年醉不醒。的解释

小编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羽人邂逅饮旗亭

唐·韦庄

羽人邂逅饮旗亭,自说经年醉不醒。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多少乘除事,惆怅人间万古情。

却笑当年龙卧处,如今空有野云轻。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曾游历各地,生活经历丰富,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尤其在词作方面成就显著,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韦庄的作品反映了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坎坷,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译文

在旗亭偶遇一位羽人(仙人或道士),他自称多年来沉醉不醒。

他曾伴随浮云回到晚翠山,还陪伴落日共赏秋声。

世间有多少得失计较之事,让人在人间感到无限惆怅。

却笑当年诸葛亮隐居卧龙之处,如今那里只剩下野云轻轻飘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与羽人的邂逅,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纷扰的感慨,羽人作为仙人的象征,其“经年醉不醒”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而“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则描绘了羽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诗人也意识到世间充满了得失计较,让人难以摆脱惆怅,通过对比诸葛亮当年的隐居之地与如今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羽人为引子,巧妙地融合了神话色彩与现实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诗中“羽人邂逅饮旗亭”一句,既富有传奇色彩,又巧妙地引出了下文对羽人生活态度的描述,而“自说经年醉不醒”则直接点明了羽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联想,深化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本人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各地、目睹社会现实后,内心产生的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和感慨,通过描绘羽人的形象和生活态度,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惆怅,通过对比和联想,诗人也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