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悼亡诗三首·其三
朝代:魏晋
作者:潘岳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窅窅冥漠间,逝将去君子。
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衣。
变改情虽异,中心岂异昔。
步檐舒啸远,临堂引泪滴。
人死如灯灭,知能几何全。
哀哉此灵魄,何所复留连。
悼悼靡所恃,泣涕谁为怜。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留连。
悲情忽而伤,颓思如涌泉。
沈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愁思当告谁,泪下谁能禁。
朝朝相送迎,卒岁无已已。
孤魂茕茕立,形影自相吊。
岂曰无重纰,谁与同岁暮。
展转眄枕席,长簟竟未收。
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
所怀永已矣,欲言安可论。
悼悼岂徒然,念此使人伤。
日月同光辉,昼夜一何长。
开卷未终三太息,羁魂零落恐难招。
沉吟为尔感,情深意转饶。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燎。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迢。
作者简介
潘岳,即潘安,字安仁,世称潘安,魏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美男”,他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卒于惠帝永康元年(300年),享年三十二岁,潘岳自幼聪颖,文采出众,早年曾任河阳县令、怀县令等职,后因卷入“八王之乱”而遭贬谪,最终被杀,他的作品以辞藻华丽、情感真挚著称,尤其在悼亡诗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
译文
日月运转不息,四季更替变迁,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傍晚的寒风凛冽刺骨,在那幽深莫测的冥界,我将永远离开你,我的爱人,抚摸着衣襟我长声叹息,不知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虽然情感已经改变,但内心的深情并未改变,在屋檐下漫步长啸,远离尘嚣,面对空堂我泪流满面,人死后就像灯灭了一样,智慧和能力又能保留多少呢?可悲啊,你的灵魂,还能在哪里停留徘徊呢?我孤独无助,哭泣时又有谁来怜惜我呢?在坟墓间徘徊,想要离去却又依依不舍,悲伤之情突然袭来,让我思绪如泉涌般涌出,沉思又有什么用呢?寂寞本来就是我所追求的,心中的愁思应该向谁诉说呢?泪水又怎能止住呢?每天早晚都有人来送迎,但悲伤却从未停止,你的孤魂孤零零地站立着,只有影子与你相伴,难道说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又有谁能和我一起度过这漫长的岁月呢?在床上辗转反侧,看着那张长席,竟然还没有收起来,你遗留下来的衣物还挂在墙上,我仿佛看到你还在那里,我所怀念的你已经永远离去了,想要说出来又怎能说得清呢?我的悲伤并不是徒然的,想到这些就让我感到伤心,日月同辉,昼夜交替,时间为何如此漫长?打开书卷还未读完就已经三次叹息,你的灵魂漂泊离散恐怕再也难以招回了,我为你感到悲伤,情感越来越深厚,我愿意化作林中的草木,在秋天随着野火一起燃烧,虽然毁灭让我感到痛苦,但我也希望与你的根荄相隔遥远,不再相见。
释义
这首诗是潘岳为悼念亡妻而作的组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无尽悲伤,诗中通过描绘四季变迁、日月更替等自然景象,以及诗人独自徘徊在坟墓间、面对遗物思念亡妻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无尽的哀愁,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亡妻灵魂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语言优美而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内心的悲伤和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诗中既有对亡妻的深情回忆和怀念,也有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和象征手法来烘托氛围和表达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潘岳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潘岳与妻子感情深厚,但妻子不幸早逝,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悲痛,为了表达对亡妻的怀念和哀悼之情,他创作了这组悼亡诗,在这组诗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内心的悲伤和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作为组诗之一,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悼亡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