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唐·杜牧
何处闻秋笛,悠悠此夜舟。
橹摇渔浦苍茫月,帆带松江浩荡秋。
暗送寒声临水岸,秋河隔在数峰幽。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作者及朝代
杜牧,唐代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者简介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父亲杜从郁也曾任官,杜牧早年仕途不顺,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等职,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他的文学创作广泛涉及诗、赋、文等多种文体,以诗最为著名,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意境深远。
译文
在何处听到那秋天的笛声,悠悠扬扬在这夜晚的船上,船橹摇动着,渔舟在苍茫的月色中前行;船帆带着松江上浩荡的秋意,那笛声暗暗地送来了寒意,临着水岸,而秋夜的银河被几座山峰隔断,显得幽深而遥远,又是谁在那画楼中吹笛呢?笛声断断续续,随风飘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江上听到笛声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点明时间和地点,以及笛声的来源;中间两句通过“橹摇渔浦苍茫月,帆带松江浩荡秋”生动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和秋意;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笛声的幽远和神秘。
赏析
这首诗以笛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和秋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橹摇渔浦苍茫月,帆带松江浩荡秋”两句尤为精彩,不仅描绘了江上的自然景色,还通过“苍茫月”和“浩荡秋”两个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广阔和深远,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牧七言绝句的明丽隽永和意境深远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夜晚的江上听到笛声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可能也面临着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等困境,而这首诗则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内心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超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