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郑十八著作虔》
唐·杜甫
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
何处求仙不遇者,此中真境属闲人。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峡口飞泉漱玉鸣,洞门斜日染花明。
经年簿领无休日,却向忙中得少闲。
自笑微躯长碌碌,老来事业转荒唐。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鸿。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民性,他的诗作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特别是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和刻画人物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多年的公务繁忙没有休止之日,却在这繁忙之中难得地找到了一丝空闲。
释义
“经年簿领无休日”描述了诗人长期忙于公务,没有休息的日子;“却向忙中得少闲”则表达了在这繁忙之中,诗人难得地找到了一丝空闲和宁静,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忙碌生活的感慨和对片刻宁静的珍惜。
赏析
这两句诗是杜甫在描述自己繁忙的公务生活时,难得找到一丝空闲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无休日”的繁忙和“得少闲”的宁静,表达了对忙碌生活的无奈和对宁静时光的珍惜,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力,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两句诗也反映了杜甫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真实感受,展现了他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台州(今浙江临海)期间,为友人郑十八著作虔所作,诗中描述了台州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公务繁忙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杜甫当时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他长期在官场奔波,公务繁忙,难得有片刻的宁静和休息,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比繁忙和宁静,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宁静时光的珍惜,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台州自然风光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