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悟道
唐·吕岩(吕洞宾)
凿空学道本无师,歇尽狂心颇自奇。
若向灵峰山顶立,白云深处是吾师。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是唐代著名的道教人物,被后世尊为八仙之一,传说中他是一位游历四方、行侠仗义的仙人,同时也是道教内丹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吕洞宾的事迹和传说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其形象常被描绘为手持宝剑、背负葫芦的仙人形象。
译文
我凿空心思地寻求道法,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师父传授,当我歇尽了狂妄之心,反而觉得自己颇为奇特,如果我能站在灵峰山顶,那么在那白云深处,便是我真正的师父所在。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吕洞宾在求道过程中的一种心境变化,他原本四处寻求道法,但并未得到明确的师父指点,当他逐渐放下狂妄之心,开始内省自悟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有所领悟,他相信,真正的师父并不在人间,而是在那虚无缥缈的白云深处,即内心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求道的过程和心境变化,表达了对道法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诗中“凿空学道本无师”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道法的渴求和追求,又暗示了道法的无形无相、难以捉摸的特点,而“歇尽狂心颇自奇”一句,则表现了诗人通过内省自悟,逐渐放下狂妄之心,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两句“若向灵峰山顶立,白云深处是吾师”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他对道法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唐代著名的道教人物,其一生都在追求道法和长生不老之术,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四方、寻求道法的过程中所写,在长期的求道过程中,吕洞宾逐渐领悟到了道法的真谛,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行方法和思想体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变化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道法深刻理解和领悟的集中体现,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以及道教人士对道法的追求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