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贯休
新秋夜何爽,露下风转凄。
一枝新锻金雅觜,更向名山斸茯苓。
松根搀崒盘硗确,石磴参差路欹倾。
深处会逢仙老客,上池水味似瑶琼。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又能日作诗千首,文不加点,尝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传《法华经》,后居杭州灵隐寺,晚入蜀,住大慈寺,诗名高节,尤工草书,时称“姜体”,有《禅月集》二十五卷,今编诗十二卷。
作者简介
贯休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诗僧和画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融入佛教思想,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在绘画方面,他擅长人物、山水,尤其以罗汉画著称,被誉为“罗汉图之祖”。
译文
新秋的夜晚多么清爽,露水落下,风也变得凄清,我手持一支新锻造的金色雅致的笔(比喻才情或技艺),更要到名山中去挖掘珍贵的茯苓(象征寻求长生不老或精神寄托),松树根盘绕在崎岖的山石上,石阶参差不齐,道路倾斜难行,在那深山之中,或许会遇到仙风道骨的老人,他们饮用的泉水如同天上的瑶池琼浆一般甘美。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清幽与超脱,通过“新锻金雅觜”和“更向名山斸茯苓”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自然、长寿的向往,诗中“松根搀崒”、“石磴参差”等描写,则展现了山居环境的险峻与奇美,而“深处会逢仙老客”则寄托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居生活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寓含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中“新锻金雅觜”一句,以笔喻才,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更向名山斸茯苓”则体现了诗人对长寿与超脱的渴望,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现实的描绘,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与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贯休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选择山居生活,既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是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追求,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清幽与美好,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对自然与长寿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