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中隐者
唐·杜荀鹤
久读仙经学养形,未容便应少微星。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声。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衿。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程。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担任过一些小官职,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也有部分作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长时间研读仙家经典以修养身心,还未等到被征召去辅佐朝廷(少微星象征辅佐帝王之臣),隐居的山门朝向山路敞开,深深的柳林中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清幽的树荫在白日里映照,清辉洒落在衣襟之上,这里有着真正的意趣所在,何必去询问归家的路程呢?
释义
首联“久读仙经学养形,未容便应少微星”表达了诗人长期研读仙家经典以修身养性的生活状态,以及尚未被朝廷征召的境遇,颔联“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声”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以及诗人沉浸在书海中的情景,颈联“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衿”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与闲适,尾联“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认为这里有着真正的乐趣,无需考虑归途。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久读仙经学养形”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崇尚,也暗示了他追求身心修养的志向,而“未容便应少微星”则流露出一种未被世俗所累、超脱物外的洒脱,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隐居生活的具体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杜荀鹤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应举不第,这使他对仕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晚唐社会的动荡与腐败也让他对现实感到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杜荀鹤开始向往隐逸生活,希望通过远离尘嚣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而成的,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逃避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