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侍先君故里时,僧中最喜老璘师。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僧璘师

唐·贯休

昔侍先君故里时,僧中最喜老璘师。

几回吟绕庭前竹,无限秋光似此诗。

作者简介

贯休,唐代著名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七岁出家,一生游历四方,广交名僧高士,有诗名,尤擅书法,能诗文,有《禅月集》存世,贯休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回忆起当年侍奉先父在故乡的时候,我最喜爱的僧人便是老璘师。

多少次我吟诵着围绕在庭院前的竹子,那无限的秋光就如同老璘师的诗篇一样美妙。

释义

这首诗是贯休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特别是对一位名叫老璘师的僧人的怀念,首句“昔侍先君故里时”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背景,即作者侍奉先父在故乡的时候,次句“僧中最喜老璘师”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老璘师的喜爱和尊敬,后两句“几回吟绕庭前竹,无限秋光似此诗”则通过描绘作者吟诵竹子、欣赏秋光的情景,来间接表现老璘师的诗歌之美,以及作者对老璘师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老璘师的深厚感情和怀念之情,首句“昔侍先君故里时”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气氛,次句“僧中最喜老璘师”则直接点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老璘师的喜爱和尊敬,后两句则通过描绘作者吟诵竹子、欣赏秋光的情景,来间接表现老璘师的诗歌之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而秋光则往往与萧瑟、凄凉相联系,但在这里,作者却将秋光与老璘师的诗歌相提并论,可见作者对老璘师的诗歌评价之高,这也表现了作者对老璘师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贯休的早年生活有关,贯休早年曾侍奉先父在故乡生活,期间结识了老璘师这位僧人,并对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后来,贯休离开故乡,游历四方,但始终对老璘师念念不忘,在某个时刻,他回忆起过去与老璘师相处的时光,便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贯休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